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程大利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由山川到笔墨——我的中国画山水画观

2011-04-12 11:23:55 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:程大利
A-A+

程大利 此境可涤尘浊气 138×69cm 2005年

        气韵,是南齐谢赫提出的“六法”的第一条。“气韵生动”是个完整的概念。曹丕在《典论·论文》中认为:“文以气为立,气之清浊有体,不可以强而致。”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字》认为:“文字当以理致为心胸,气调为筋骨,事义为皮肤,华丽为冠冕”。钟嵘《诗品》评刘桢诗“真骨凌霜,高风跨俗”;评谢庄诗“气候清雅”;评王羲之书法为“谢家子弟。纵复不端正者,爽爽有一种风气”。大概可以看出作品也和人本身一样,可以拿作者本人的精神状态(气、韵、神等)和生理结构形态(骨、筋、肉等)来对作品进行比拟,将作品拟人化、人格化。谢赫也如此,将他所品评的每个画家的作品加以拟人化、人格化,用“气韵”是否“生动”作为文野高下的标准。应当注意,这里不用形象是否生动,而用“气韵”一词,折旧是要求画家要用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去刻画出独立性格、个性的活生生的对象。宋以后,对山水画完全以气韵要求,逸格的第一要求即是有气韵。“气韵生动”成为中国古典审美的最高标准。气韵在六朝用以论人,实际上,在中国画领域,仍可理解为对画家自身的要求,画家本身无气韵,气息平庸、韵格不高,如何能有气韵生动的作品呢?

  写神,在山水画里十分关键。形是手段,神是目的。宗炳在《画山水序》中认为“山水质而有灵趣”,画家面对大自然会“应会感神,神超理得”,“万趣融其神思”,王微则认为“望秋云,神飞扬;临春风,思浩荡”。他们十分强调神思。论“神”最深刻的是石涛,他写道:“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,山川脱于予也,予脱胎于山川也,搜尽奇峰打草稿也,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”。所谓“神遇”,是主客观的高统一,是形象经过这种对神的深入理解表达在宣纸缣素之上。这是对中国画传神论的绝妙注解。如何在宣纸上缣素上表达出最佳效果呢?这就必须进入笔墨的范畴。

 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。宋以前,笔墨主要作为状物的手段。大量文人介入,强调书画同源,中国画在宋元时代形成的“文人化”之后,一路发展成为文人画,对书法趣味和诗意境界的追求使中国画与西洋画彻底地分道扬镳。书法所强调的均衡和工稳,适用于中国绘画的开合与布局,至于行笔,运笔内含张力的大小,一直是书与画共同的标准,用笔宜重不宜轻、宜沉不宜浮、宜拙不宜巧、宜厚不宜薄,古人论笔线美感的文字,书画从来一律。在中国书画史上,善书者往往能画,赵孟、倪云林、沈周、文征明、董其昌、石涛、金农等,都是书画并重的大家。绘画格调的高低与书法修养有直接的关系。黄宾虹有极高的书法金石修养,这对他的山水画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《自题山水》中黄宾虹说:“画法用笔线条之美,纯从金石、书法、铜器、碑碣、造像而来,刚柔得中,笔法起承转合,在乎有劲。”他从笔法把画家分为庸史、名家和大家。他还把笔法总结成“五笔”,即平、圆、留、重、变五法。平如“锥画沙”,圆如“折钗股”,留如“屋漏痕”,重如“高山坠石”,变即方法创新,富于变化”作到“五笔”,自然风骨不俗、独成高标。中国画的线条体现出筋、骨、肉,要在“五笔”的基础上有内涵,还有方圆、疏密、刚柔、轻重的变化,这就要进行终身的训练,石涛说的“一画”,就是如此的要求。西洋画要求用笔准确流畅就够了,而中国画的“线”则是“天地之大法也”。

1 2 3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程大利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