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,老百姓喜闻乐见,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。为什么呢?因为甲国画的文化背景深厚,它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,诸如中国的古典哲学中的辨证观念等等。道家哲学里的天人观、儒家哲学里的“仁”与“和谐”之说,都影响到中国画。一幅画的气息如果剑拔弩张、张牙舞爪,便不能称作和谐,更谈不上天人合一。古人用两个“俗”字形容画品低下,一个叫“恶俗”,一个叫“甜俗”,“恶俗”就是剑拔弩张、张牙舞爪。“甜俗”就是极尽妩媚之能事。禅是中国化的佛学,六朝以后的禅宗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,对笔墨有直接影响。禅宗强调一种有无之间的东西,而笔墨恰恰是最好地表达这种有无之间的感觉,所以禅宗修养很深的人画境就不一般了,如王维、苏轼以及元、明、清季的高手笔下均有禅意。所以欣赏中国绘画离不开中国古典哲学背景。 什么叫好画呢?是要有境界,没有境界的画不是好画,像打油诗“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”就不能叫好诗。 诗不直言,以比兴的手法抒写心胸,叫诗言志。如“行到水穷处。坐看云起对”,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,这才有诗意。画也要这样,含不尽之意于画外,这叫画意,这就是境界。好画一定要有境界,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意味。 有了意境,还要看这张画的气韵好不好。气韵是指一张画画得是活的还是死的,把一张画画活了,像人一样可以呼吸,这叫有气韵。要有气有韵,气和韵叉是两个概念,气是中国哲学专用词,它也用在医学上。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都强调气韵。气韵指的是一种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。这个说起来很抽象,但我们能感觉到。医学上的气,许多都是具体的,你生气的时候肚子会胀。当你遇到挫折、感到万般无奈的时候,你会感到精神不振,老是叹气前人叫有气无力,气息很弱。气是可以感觉到的。虽然抽象,但中国人能感到气的存在,生气勃勃的生气就能感觉到。 气韵跟意境是两个概念,气韵是形成意境的重要条件。有气有韵,那这张画就是活的,有生机的。幅好画应该是有很好的生命状态的,而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。 古人说“人品不高,落笔无法”。这个观点甚为重要,说到气韵生动的关键所在。气韵指画也指人,人没有仟么气韵,画就谈不上气韵,气韵是通过笔和墨的效果表现出来的,如果满纸霸气、躁气就不好。所以“绘宗十二忌”中论述,忌浮、忌薄、忌俗、忌甜、忌巧、忌涩、忌板、忌刻等十二忌,跟做人如出一辙。一个人如果浮华甜俗,其作品肯定有问题。中国画特别讲究人格修养。作画要,懂这个道理,欣赏画同样要懂。 第三要有笔墨。要有笔有墨,笔笔见笔,见功夫。墨还要形成很好的墨韵,通过墨的色彩变化产生很好的墨韵。笔、墨分高下,这个话题很大。什么样的笔叫好笔,笔要有书法底蕴,有书法趣味,有起笔.有收笔,笔笔是笔,笔笔交代清清楚楚,而且有骨法。什么叫骨法?就是讲究笔的力度,张彦远说。“生死刚正谓之骨”,把骨法跟人格联系到一起,不狠琐,磊落、刚正、雍容才有阳刚正气,没有好的人格做不到。猥琐的笔、取巧的笔都不行。笔应如高山坠石,如屋漏痕、折钗股,有篆籀气,有书法意味才好看。像吴昌硕写的石鼓文,充满金石气。黄宾虹、齐白石、吴湖帆、潘天寿、李可染等一批大家做到了否则是算不得大家的。如果线条搔首弄姿,非常轻浮,那就不是好线。笔是用来写神气的,不仅仅是用来造形的,形再好,笔无力,也不行。西洋画的形画得非常准,但不讲究线,我们可以称它为好画,但不叫中国画。中国画对笔有非常固定和严格的要求,笔笔是笔,笔笔见笔,这才是中国画。 对于用笔,吕凤子先生理解得很好,他在《中国画法研究》里,以很长篇幅谈骨法用笔,从“生死刚正谓之骨”谈到人的修养。近百年来的大画家,像吴昌硕、黄宾虹、徐悲鸿、傅抱石等都有关于中国画用笔的论述。刘海粟用笔也很老辣,如千斤坠石,他曾经写了一本《中国绘画的六法论》其中谈笔的一大部分很精彩。大家喜欢看张大千画的仕女,却不知道张大千是如何研究用笔的。 笔以后还有墨,墨要求得“净”、“静”二字,心台彦沉得下。要有宋人“五日—水,十日一石”的静气,要以平和的状态进入创作。激情要;掩藏在笔墨之中,以笔底抒泻激情。 墨的魅力是通过丰富而多变的效果来展现的。黄宾虹总结出“五笔七墨”。“七墨”可以变化无穷,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。中国画比较讲究心象;是大自然在胸中消化之后的产物,这不同于西洋画的形象,涉及到造型的问题。中国画以线述形,不强调明暗、透视,它是散点透视,变自然法则为艺术法则。比例。吉构、解刮、透视不是第一位的,气韵生动是第一位的,比如画人,画得像只是手段,关键要画活,画出神采,点上眼睛人就活了。墙上的龙也不点眼睛,点上眼睛龙就飞了。这很有意思,一切都是为了画活。西洋画先重再现,近百年来才重表现。但800年前自勺中国元代,就开始追求表现意味儿。中国人对心象的表述,叫澄怀味象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为山川写照传神这样表现出的东西,是完全经过消化的,所以中国画家观察自然,是“默识心记,烂熟于心”而后落笔,表达一种心迹。杨雄说书法“书为心画”,到苏东坡称“画为无声诗”,说王维是“诗中有画”、“画中有诗”。这是画家对自然的一种感受,这种观念表达出的物象就叫心象。 这样看来中国画确实不容易看懂。但是中国画最受老百姓喜灾,因为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产物。在欧美长不出中国画,在日本、韩国、越南等也长不出中国画来。只有在中国,经过了彩陶、青铜器以来的艺术嬗变,经过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积淀,经过中国社会文化的陶冶,使中国画成为独特的艺术,这是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。所以要想弄懂中国画,要加强中国文化修养,加强中国古代文学修养,要经过多年的努力,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。 一般看画的人都是看画得像不像,漂亮不漂亮,完整不完整,丰富不丰富。这是20世纪以来写实主义的观点。其实中国画首先是看画得活不活,深刻不深刻,笔意好不好,墨气好不好,境界深不深,格调高不高。所以就有写意一说,写意绝非草率之笔,写意是长期修养的沉淀,是学问积累的深入浅出,是心迹的剖白,情感的流露,格律诗就是写意。雪莱有一句诗,“冬天已经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。”中国有句对应的诗,“子规夜半犹啼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。”子规就是杜鹃乌,春季播种开始,一叫叫到半夜,叫回了东风,春国大地。这就是有境界。中国画有韵有味,是和诗同一个道理的。 中国画在形式上是诗、书、画、印结合。当然不一定每幅画必题待,但是每幅画要有诗境,每幅画要有题跋,题跋必须要讲内容,讲书法。所以我们看一幅中国画功夫何如,先看书法。另外还要看他的印,他应该自己会治印,不会治印也不要紧,但他用的印章不能将就,用水平低的印章说明眼光有问题。还有印文,齐白石用的印文就非常讲究,如“恨无长绳系日”、“天涯亭过客”等。画家没有文气,便容易出匠气和俗气了。 诗、书、画、印都是心声,是画面整体的效果。把它挂在墙上,慢慢欣赏.可以终日对坐慢慢看、天天看而不至厌倦。那就说明画里有内涵。黄宾虹的画就有内涵、有内在美,如一个朴实的村姑,没有浓妆艳抹,但是越看越美,质朴无华。黄宾虹强调的就是这个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